新版Tesla Model 3 比上一代好揸已經街知巷聞,而廠方聲稱秘訣是更新避震系統,TG團隊對此說法半信半[.....]
The post 新版Tesla Model 3</BR>車底有乜唔同?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The post 新版Tesla Model 3</BR>車底有乜唔同?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說到電動家用車,坊間選擇多的是,我們亦因此得以糾集一大班好手…… Words: Ollie Marriage [.....]
The post 電動家庭車對對碰</BR>大堆頭大測試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Words: Ollie Marriage / Pictures: Jonny Fleetwood /Translation: Tony
兩年前大約在新冠大流行爆發之時,這批電動車之中只有一款已然問世。時至今日,變幻莫測的新冠病毒、英國脫歐、半導體荒和供應鏈問題雖然帶來了諸般困擾,想買電動家用車的朋友卻不愁選擇少。我們在此便一網打盡十一款電動家用車。這些車:一)應該不會害你傾家蕩產;二)能夠應付生活上大小需要,包括在這個夏天送你去露營度假。
我們把Tesla最新登陸英倫的Model Y當作狼煙,以此為號召集所有可能被視作其競爭對手的電動車。這批電動車售價介乎3.5萬至6.5萬鎊,大約相當於月供400至1,000鎊。先此聲明,是次赴會的電動車無一是劣作,最早出局的落選型號也許反而最適合你。所以大家務須多多運用個人判斷力,原因且聽在下道來:如果想要一部豪華舒適瀟灑不凡兼且身手了得的電動車,積架 I-Pace至今依然是一個好到極的選擇,但你肯定不會把沾滿海沙的滑浪板塞進它的尾箱,亦不可能無視方圓百米內出現可能玷污車上光滑皮革的融化雪糕吧?所以這款電動車最好買給祖父母用,不過送禮時請記得告訴他們是TG推薦的。
是以這場較量並非旨在選出一位大小通吃的大贏家,而是為大家提供一些指引和建言,羅列各路英雄的強項弱項。那麼先做一點篩選功夫吧,這裏其實有三部車原本靠汽油驅動,大家應該很容易認出其中兩者是寶馬 iX3和富豪 XC40 Recharge。它們所做的表面功夫就是在名稱上加一兩筆,以及填滿柵格上的空隙。你大概會以為我打算批評這兩部車的包裝手法不太好,其實包裝不太好的只有富豪,寶馬倒是一件工程設計十分周到的傑作。i3和i8並非徒勞無功,因為寶馬從中悟得沒有必要在iX3身上那麼勞師動眾。這款電動寶馬很好啊,行李艙之大唯有Tesla和Skoda堪與之分庭抗禮,不過保守色彩也許稍嫌太濃,最低消費60,970鎊亦相當昂貴。可是捨寶馬而取奧迪 e-tron或平治 EQC嗎?個人而言,我寧願選擇寶馬。
第三位原本靠汽油驅動的參賽者?不就是Polestar 2囉。這一題其實有點陰濕,因為Polestar 2從未用過汽油動力,但它亦非一開始就是Polestar出品——Polestar 2骨子裏其實就是富豪XC40。這對手足天生短小精悍,只要把Polestar泊在這裏任何一位對手旁邊(尤其是與大笨象Ioniq 5並排),任誰都看得出它何其嬌小。Polestar 2不是真正的家庭代步工具,大家不妨把它的形象和修剪整齊開始變白的鬍鬚、樽領冷衫和知識分子的眼鏡扯在一起。對呀,Polestar 2好比轉世紳寶,只適宜作時尚商務用途。
不過Polvo做得有板有眼嘛(抑或Volestar會比較貼切呢),居然可以一雞兩味炮製出兩款賣相這麼不同的電動車,實在值得一讚,而且它們所面向的市場(一個揭背銷量高於旅行車,價錢以4萬至4.5萬鎊最為怡人的市場)亦剛好與另外一對迅速崛起的對手重叠。君可知韓風已至?我們其實早已遠離「此風將至」的階段。起亞 EV6剛剛獲選為歐洲年度最佳汽車,現代Ioniq 5可能是車壇這十年來最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兩者散發的自信就連福特 Mustang Mach-E和Tesla Model Y也有所不如,可是它們會否做得有點過頭呢?EV6的眼神比奇連伊士活更加不屑,Ioniq 5則好像摺紙復刻柯士甸Allegro,任擇其一泊在奉行傳統優雅路線的積架I-Pace旁邊,難免令人擔心時尚變遷何其快,擔心自己有否選對規格。因為Ioniq的觀感很容易受顏色選擇影響,EV6如非使用大直徑輪圈又會不堪入目(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積架)。
韓國陣營唯一不夠勇的地方,是他們的市場定位策略。君可知Tucson和Sportage各自賣出了多少部嗎?數以百萬部呀,無怪乎EV6和Ioniq 5也是瞄準着這個市場。它們是跨界車而非旅行車,卻勝在空間寬敞,設計周到。這一點也適用於Mustang Mach-E。這是另一件甘以形象之名犧牲實用性的作品,我輩亦很喜歡這款福特。它是一部誠實善良好想讓你開心快活的電動車,儘管未至於非常擅長逗人開心,譬如乘坐感亂作一團,但它至少會想辧法打動你。何況它的能源效率當真不錯,而且比表面看來還要實用。不過提醒大家一句,你家愛犬可能不會很喜歡福特這道大斜坡尾門。
這次上陣的Mach-E是標榜速度的480bhp GT版,也是同系型號中最不可取的版本。大家有眼見,Tesla讓所有人覺得性能好鬼重要。可是對家用車來說,火力威猛只會帶來諸般問題,因為它們在煞車、車身控制能力、轉向反應或者下盤敏捷度方面缺乏相應能力。簡單地說,造就一款優秀家用車的良方,對高性能汽車來說其實相當於毒藥,反之亦然。而令人開起來覺得最輕鬆寫意的汽車,就是那些不會經常催促你加把勁的汽車。所以最值得買的Mach-E,反而是馬力只有265bhp,配備75kWh電池的單馬達後驅型號,6.9秒完成0-100km/h夠晒你用㗎啦有型老豆。好想大肆吹噓的話,亦不妨選擇續航力達到610公里的98kWh大電池。
續航力現已成為好比零至一百的性能新指標。如果充電基建配套做得好,大家根本不會把續航焦慮感當一回事。喔,對不起吶,我之前已經多番就此大聲吶喊,但我就是忍不住有一種想法,覺得充電基建設施當前最弱的一環就是能源公司。政府當局的政策是推動大家投奔電動陣營,所以生產商都在製造電動車,人人都在購買電動車,但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運用電動車呢?英國充電器可靠性低下曾經是一大障礙,如今則是單純供不應求的問題,公共充電網絡根本應接不暇。這樣一想,你覺得現在是買番一部電動車的大好時機嗎?
那麼繼續下去談談福士集團的精明系列吧。入選型號看來都是一個模子鑄出來嘛,不是嗎?奧迪Q4、Skoda Enyaq和福士ID.4豈止共用車架、馬達、電池和主要機件,就連車身比例也如出一轍,感覺簡直好似一雞三味,與屁響如雷的Tesla、心口一個勇字的Mustang、風度翩翩的積架、溫文爾雅的Polestar和饒有漫畫風的韓國雙雄並排之下未免顯得有點鬱悶。福士為自己留了最好一手牌,三者中唯有ID.4在錶板上設有扭扭轉檔器,美學設計亦最為簡潔。可是試試駕駛期間與之互動吧,譬如調校一下暖氣、電台頻道或者其他設定,便會發覺這些控制介面難勝家用車大任。Skoda和奧迪在避開軟件繁瑣操縱手續方面做得比較妥善,不過這個用途多多方便好用的車身外形,在三個同門品牌中其實尤其有利演繹其中一方的品牌價值;我所指的就是Skoda。君可見Enyaq體貼到在尾箱門內藏有一個冰刮,後座餐桌不但設有彈出式杯架,桌邊更有防滑橡膠以便閣下安心擺放平板電腦。
Enyaq也是這裏最便宜的作品。你用34,850鎊(月供大約440鎊)就可以買到續航距離報稱可達405公里的58kWh基本型號,真正得體的版本(擁有530公里續航力和一些額外配件)少於4.5萬鎊便有交易(月供大約610鎊)。相比之下,南韓雙雄不但比較昂貴,裝備水平亦可能未符你所想,儘管車廂無可否認較為養眼。
那麼Model Y該如何自處呢?嗯,在它有售之前,我其實持有懷疑態度。它的圓拱形車頂當可在閣下用不着的地方弄出更多空間,而且買家只能接受一往無悔趕絕實體按鈕的超簡潔車廂設計,要不另請高明。可是這個車廂自有一番幸福怡人的氣氛,包裝編排十分高明。用上這麼高聳的車頂,生產商大多會仿傚體育館的座椅編排方法,讓第二排坐位高於第一排,於是乘客雙腳就可以保持懸垂姿態。Tesla卻用基座托起前座,讓前座乘客頭部升高到圓拱範圍內,如此一來後座乘客便可以把雙腳伸進前座下方。這個圓頂雖然令Model Y貌似笨手笨腳,成效卻立竿見影,行李箱縱使受制於垂直高度有限,實用空間仍然大到無倫(地板面積在此首屈一指)。如果想要一部可以幫你搬運家當的電動車,最佳選擇莫過於Model Y、iX3和Enyaq。後者雖然是福士和奧迪的姊妹型號,發掘實用空間的功夫卻做得較好。
那麼接下來談談一個揮之不去的話題吧:七座。這次出場的電動車無一採用七座格式。雖說Model Y在美國那邊有七座版本,不過在可見未來都不會在英國有售。平治EQB不久之後會有七座,等不了的話大可選擇雪鐵龍e-Berlingo、e-SpaceTourer之類的電動客貨車。
除了指出車速快得不知所謂,上文一直沒有怎樣觸及駕駛感受。積架是身手淡定乾脆利落引人入勝的典範。Ioniq 5剛好與之各走極端,轉向慢條斯理,下盤反應遲鈍,其他對手則界乎兩者之間。不過大家真正需要知道的事其實只有一點——電動勝在簡單順滑寧靜,與家用車十分匹配。電動車加速痛快,開起來又易到離譜,還有十分過癮的能源再生快感。這些好處大家想必早已聽過,這裏亦沒有甚麼可以添補。可是當你滿以為自己正在引領未來的時候,居然不得不停下來與反時代的充電系統打交道,的確會覺得非常懊惱,除非你所駕駛的是Tesla。Supercharge網絡令充電體驗變得格外好,仍能構成一個合情合理又實在的理由說服買家選購Model Y而非其他對手。
最後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命題吧——你想要一部好使好用的電動家用車嗎?我們篩選了三個最佳選擇,其中一席歸Model Y所有。坊間炒作雖然甚囂塵上,但Model Y確是好車。不過Tesla實在沒有必要把它弄得這麼速度凌厲,價錢昂貴。反而應該學Model 3那樣提供動力較弱、續航力較高和價錢比較相宜的單馬達版本。這裏所見的入門級Long Range版本,一開價就要你54,990鎊啊!月供少說也要739鎊啊!豈不肉痛。Mustang Mach-E很對TG胃口,既有一點挑逗性,能源效率又高,而且裝備水平可觀,車廂設計有型有款,儘管與達成同一任務的起亞EV6相比只是稍勝一籌。Skoda Enyaq是超值實用之選,它無懼風塵僕僕勞碌奔池,就算搞到一身傷痕亦不當一回事,買車和日常開銷最為宜人。財力容許的話不妨升級選購77kWh電池,除此之外,Enyaq簡直就是十全十美的家庭裝電動車。那麼容我代惡魔唱個反調吧:你其實可以用更少錢買一部體型健碩的七座柴油Kodiaq。問題是開着這樣的汽車進出那些使用可再生能源,講究有機天然、合乎道德和無損生態的營地時,你覺得旁人會怎樣看待你呢?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2年6月 第165期
The post 電動家庭車對對碰</BR>大堆頭大測試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TopGear Awards 2021最後一炮連頒四獎,當中會否有你的心水呢? Ferrari [.....]
The post 最佳超跑SF90/豪華轎車Ghost/性價比Model Y/最佳車GR Yaris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Ferrari SF90作為年度最佳超跑,它在當今超跑的漏洞幾乎全被堵塞情況下,再將速度與駕駛感變得超乎常理,先是加入插電混能輸出1,000匹馬力提供猛烈無縫加速力,再不忘補回一定的日用性。說到日用性,年度最佳豪華轎車Rolls-Royce Ghost Extended就將最好的乘坐效果帶給乘客。新車不再跟寶馬共用底盤,寧靜舒適得像進入了時空轉移室,不同路面的震動與噪音亦能悄然處理,深厚功力直逼再高一級的Phantom。
另一邊廂,Tesla Model Y性價比之最的地位被精明消費者以銷量說明。一換一三十多萬的售價,換來5.6秒0-100km/h加速力、455公里航程、比X3/GLC大的車廂空間,扳平後座最大的載物空間更有2,158公升,難怪在2021年11月每五部新車登記就有兩部是Model Y。至於年度最佳汽車則破天荒地頒給了沒有正式引入香港的Toyota GR Yaris,它的驚人表現可以用漆黑中的螢火蟲來形容──Toyota GR Yaris是駕駛高手的心血結晶,不需誇張的性能數字就能讓開車的人感受駕駛樂趣、建立人與車之間的溝通,可說是萬中無一。
The post 最佳超跑SF90/豪華轎車Ghost/性價比Model Y/最佳車GR Yaris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Tesla今年開始於香港交付第五款量產車Model Y,首批抵港的是Standard Range標準續航版,單[.....]
The post Tesla Model Y Standard Range</BR>揸緊3想唔想轉Y先?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TG派出Model 3用家姚子浩測試新車,不單止將Model Y及Model 3作比較,更想睇睇他會否後悔沒有等Model Y而買了Model 3(花生mode),並嘗試在Model Y身上找出好過/差過Model 3的日用問題。 另一大熱電動SUV是Mercedes-Benz的EQA,EQA 250的定位及價錢都同Model Y SR差不多,雖然暫時未有機會當場硬碰,但想了解EQA的觀眾也可睇睇早前Edmond的試車影片:
The post Tesla Model Y Standard Range</BR>揸緊3想唔想轉Y先?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美國兩大巨人硬碰,這次輪到肌肉派老江湖覬覦初創派的補遺作品。 Words: Pat Devereux / Pi[.....]
The post Ford Mustang Mach-E vs Tesla Model Y<br/>同室操戈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Words: Pat Devereux / Pictures: Jamie Lipman / Translation: Tony
就單挑而言,這一戰當可比作大衛對歌利亞。諷刺的是這次的挑戰者是福特,Tesla則是擂台上的巨人。Tesla市值最近升至6,000億美元新高,相當於福特汽車公司市值十六倍,豈不驚人。能夠有此成就,皆因Tesla勘破了電動汽車的玄機索性興建本身的充電基建設施,而不是依賴現存充電網絡。與此同時,恃着零廢排聲譽撻伐一眾老江湖的Tesla其實幫了這些傳統汽車公司一個忙,幫助他們避開了在世界各地因為廢排而受罰的命運,豈不諷刺。
福特就旗下全線汽車和貨車全面電氣化一事制定了好些大計,但當前顯然猶須急起直追,圖中所見就是他們在漫長曲折路途上踏出的第一步。根據Mach-E這一戰的表現,大家當能約略料到它在未來歲月有多大作為。那麼馬上看看擂台上的陣容吧。佔據紅色角落的Tesla Model Y,是Elon的中型SUV跨界作品,而且是規格最高的Performance版,最大馬力450bhp,重量略多於2,000kg,放在天平上相當於一個61,000美元的砝碼。藍色角落的新型福特Mustang Mach-E是First Edition旗艦級型號,配備332bhp雙電動馬達驅動系統,售價同樣是61,000美元,在英國相當於58,080鎊。
雙方都是走家用SUV路線,即是置身其中會自覺很有型,實用程度亦足以應付日常需要。福特用意料之中的合理手段達成上述目標,設計上並無惹人爭議的地方,只是用街頭霸王Mustang和迪士尼式嬌俏玩玩暗喻。Tesla是MPV,大家還記得MPV嗎?由其他人出手設計的話那得這麼風騷。
事不宜遲,馬上清場,第一回合開始。
為時廿四個鐘的電動意氣之爭,第一回合在電動汽車世界的全球震央洛杉磯展開,交戰雙方同樣以九成三電量的狀態開始鬥法。我們做了測試任何新車都會做的手續,按例朝着峽谷地帶和洛城上方的蜿蜒山路進發。我在這裏有一條花了多年時間悉心修訂的秘密試車路線,全程雖不到五十公里,卻足以讓你大致上掌握乘坐感覺、操縱性能、加速和煞車反應的情報,意義之大好比我們擁有一條私家紐布靈或曼島賽道,所要求的駕駛技術亦不遑多讓。
雖然動力相對遜色,不過考慮到系出跑車名門,招式套路又得人心,我們還是對Mustang寄望甚殷,覺得它會在這場比武大放異彩。何況福特有前車可鑑的優勢,可以針對Tesla人盡皆知的套路出招,意思幾乎等於福特可以使用磅數較重的拳套。
可是來到山頂一帶時,大伙兒卻不謀而合覺得兩者中以Tesla更堪把玩,更有魄力,步法明顯比福特輕靈,入彎反應爽快利落得多。轉向感誠然乏善足陳,但整體而言低重心和抓着力較強的特性都有助建立信心,以便閣下徹底發揮Tesla非同小可的動力。據Tesla聲稱,這股動力能讓你3.5秒之內加速至96km/h,幾乎比對手福特快了整整兩秒。
這部Tesla開起來就是比對手痛快過癮,不單比Mach-E痛快,還比我們以前開過的Model 3房車痛快。我們懷疑原因關乎Model Y的21吋輪圈和略為降低了的懸掛,但這種設定也導致乘坐感覺有點流於苛刻。
然而視乎你優先考慮哪些駕駛重點,福特說不定會更可取。Mach-E的19吋輪圈比Tesla那一套更善於在任何路面上營造平滑暢順的乘坐感覺,路噪也比較小,整部車較為淡定。不過Mach-E相對沉重,轉向重量感流於人工化(尤其是三個高性能模式中最無拘無束的Unbridled模式),對車手指示作出反應時比Model Y較為猶豫不決。這部福特並不喜歡橫衝直撞,亦不會獎勵橫衝直撞的你。讓它逗留在不大不小的抓着力極限內反而最好,入彎時手法比較漸進以抑制重心轉移的話,如箭脫弦的出彎氣勢當能讓你稱心滿意。
就SUV而言,Mach-E很輕易便做到風馳電掣。儘管體重多對手200kg,在任何駕駛模式之下大開油門猶能馬上發揮57.7kgm扭力,與此同時揚聲器還會播出類似Blade Runner的背景音樂助興。Tesla的電氣驅動系統較為成熟周全,從加速過渡至煞車能量回收的手法簡直出神入化,車手毋須動用煞車踏板就可以領略到好像氣勢如虹的駕駛滋味,只要放開油門踏板便可減速入彎。這種駕駛方法乍聽很怪異,其實試一兩個彎就會習以為常,百試不厭。
進入第二回合時,兩部車的電量大約剩下六成半,當中有幾個巴仙來自落山期間經常用到的煞車能量回收功能,其他pony car可沒有這等本事。在市區範圍行走一天的話,六成半電量仍屬充足水平,所以一行人這時尚未出現續航焦慮症徵狀。
這一回合考驗兩者接載乘客及其行李的能力。由於有一名攝影師和攝影助手同行,我們並不缺乏尺寸古怪的裝備箱、手提包和各種古古怪怪不可理喻的拍攝要求。
福特聲稱Mach-E車廂以中世紀現代派的清晰線條和浮凸細節作為設計主題以營造開揚空間感,中央控制屏幕的設計便可見一斑。但我寧願他們沒有這樣說,因為我正好住在五零年代的中世紀現代派建築物內,稍為比較一下便知龍與鳳,結果卻看不出這個車廂有甚麼中世紀現代派風格。
請勿誤會,這個車廂其實蠻有水準。橫跨整個車廂闊度的錶板用編織物覆蓋,觀感和觸感都貨真假實。B&O揚聲器和大似郵筒入信口的資訊屏幕毫不礙眼,聲畫同樣剔透。直立式中央大屏幕用起來十分稱手,畫質亦佳,而且一試之下便覺得這些座椅比Tesla柔軟貼身,駕駛坐姿拜伸縮軚盤柱所賜亦比Tesla易於調整。不過這個車廂的確比較傳統,有些地方仍然設有實體按鈕,原因想必是福特不想冒險得失現役福特車主吧。
Model Y相比之下則好像極簡主義者的天堂。你有一幅表面鑲了木片的儀錶板和一個偌大屏幕,除了軚盤上的撥掣便沒有其他實體按鈕開關。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夠膽的話大可選擇白色裝潢,順便在車速錶上裝一個清潔器,感覺應該挺像置身於某種從異世界飛來的太空船。
一旦開始探索箇中應用技術,這種天外來客的印象只會愈來愈強烈。Mach-E無疑動用了福特十分精湛的Co-Pilot 360防撞安全技術,但Model Y的Autopilot和其他特色系統相比之下卻好比另一個世界的上乘科技,整部車彷彿有靈有性,曉得時刻留意四周交通、行人和路標,甚至會提醒魂遊太虛的你交通燈已經轉綠。不想受到打擾的話,亦可以關閉絕大部分提示功能,感覺上比Mach-E更加機靈,進化程度更高。
這兩個車廂都可以因應乘客和行李多寡迅速變陣,雙方同樣採用低矮車尾地台、快速折叠式後座和尺寸細小得來很實用的車頭行李艙。不過我們的後座乘客傾向選擇乘坐位置較高、氣氛比較開揚的Model Y後座,多於喜歡Mach-E座墊較低的高腰線座椅,不過他們對福特這套後座亦沒有提出過甚麼嚴重投訴。
我們走走停停兜了幾個小時,直到第三世界一樣的破落市中心變得一片昏暗時決定宣告這一回合雙方平手。所以你若偏愛高科技和簡約家具,不如乾脆買一部Model Y。如果但求要一部保你出入平安不會試圖令你眼前一亮的電動車,Mach-E便完全符合要求。因為它對駕駛者要求較少,比較易於親近。
從內在美來到外在美,倒數第二回合將考驗兩者在馬路邊的吸睛能力。這個回合當然不能自己打分,重點始終在於大眾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對它們的看法。就此而言,這個回合的參賽者也許可以說只有Mach-E一位。
我們在路上遇見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移動中抑或靜止不動的人,都對這部髹上Grabber Blue的藍色福特深深着迷,一身紅色的Tesla卻被當作透明。許多人甚至懶得打量Model Y,一心以為它只是另一部Model X或Model 3,由此可知Tesla的設計果然談不上進化。反觀Mach-E,在場每一個人都好想打聽它的詳情。
坊間有許多人說這樣運用Mustang的金漆招牌,未免冒犯了這個神聖品牌,但我們此行只聽到圍觀者有讚冇彈,就連買過多部汽油Mustang的車主亦不在例外。那麼他們會用真金白銀買一部嗎?回覆通常是「好啊!管他呢」。所以你若想要一部引人注意的電動車,不妨把這些公眾反應當作藍色橢圓的勝券,喜歡中隱隱於市就買Tesla吧。
隨着電量下降至三十幾個巴仙,加上兩部車明天須以電池飽滿的狀態物歸原主,最後一個回合考驗的自然是充電手續。憑着相對成熟和廣泛的Supercharger充電網絡,Tesla在這方面顯然佔有上風。這個網絡在歐洲已經做得有聲有色,在加州更近乎無懈可擊。
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挑戰辦法,要求兩部車各自推薦充電辦法。結果不出所料,兩部車都建議去同一地點——十公里外的某個購物中心。不過到達商場後,兩部車得到的差別待遇簡直明顯到盲嘅都睇到。招呼Mach-E的一般公眾充電站設於商場低層,規模不外乎兩枝充電樁,樁上裝有相當簡陋的常規充電器,充電線則好像掛在電線盒下面打晒結的豬腸,乾淨企理的Tesla Supercharger則佔用了停車場最上一層的全層空間。幫Mach-E接上電源後,充電器告知我們充電過程大約要用廿個鐘。Tesla?四十五分鐘即可。這種差別待遇與車輛本身無關,卻凸顯了歐美公共充電網絡的發展比Tesla落後了五年。
比福特現有最快速充電網絡還要快捷的Supercharger,幾乎徹底消除了續航焦慮這回事。開車出門用Tesla網絡充電,手續實在太輕鬆簡單。你只消定下駕駛路線,Model Y便會告訴你應該在哪裏停車充電,以及需要多少時間才到達充電站。其間有人搶先佔用充電站的話,系統便會及早更改路線以免你摸門釘。福特車載系統亦不見得大為遜色,找尋快充電器、編排駕駛路線之類的功夫都難不倒它,不過尚未修得Tesla那種一呼百應無往而不利的境界。
那麼整體上該如何評價這兩款電動車呢?兩者作為家用SUV都十分稱職,至少不會比載有內燃機的SUV遜色。Mustang Mach-E當然不是我們以前所知所愛的Mustang,作為福特向電氣化邁出的第一步卻是勝任得來不失趣味的作品,福特亦顯然在它身上投放了大量資源,但這場擂台大戰的勝利者最終還是Tesla Model Y。原因並不關乎速度或身手,而是因為它是比較清爽前衛的產品。不過考慮到這是福特第一次重錘出擊,最終僅以點數落敗,已經可以問心無愧說一聲雖敗猶榮。Tesla市值相當於福特十六倍?藍色橢圓再度成為資金追捧對象的一天也許不遠矣。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1年3月 第150期
Tesla Model Y Performance規格 摩打:雙電動馬達 馬力:451bhp 扭力:65.1kgm 傳動:四輪驅動 單一前速 0-100km/h:3.5秒 極速:240km/h 重量:2,003kg 續航力:480km(WLTP) 售價:US$61,000
Ford Mustang Mach-E First Edition規格 摩打:雙電動馬達 馬力:346bhp 扭力:59.2kgm 傳動:四輪驅動 單一前速 0-100km/h:5.8秒 極速:179km/h 重量:2,218kg 續航力:540km(WLTP) 售價:US$61,000(英國售£58,080)
The post Ford Mustang Mach-E vs Tesla Model Y<br/>同室操戈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Tesla Model Y於上年初發表,剛剛3月開始在美國交車,到底Model Y是否單純是升高版的Model[.....]
The post Tesla Model Y<br/>你要知道的新事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隨着Tesla Model Y在美國交車,陸續見到YouTube有新車評測,Model Y神秘不再。雖然香港未有到貨消息,但我們還是整合了一些資訊,好讓大家做定心理準備。
大家應該知道Model Y採用Model 3的底盤,不過Model Y作為crossover,尺碼當然有點不一樣。Model 3車長4,694mm,Model Y為4,750mm(+56mm),Model 3高度1,440mm,Model Y則是1,626mm(+186mm),大部過Audi Q5、BMW X3和Mercedes-Benz GLC,但又未到Q7、X5和GLE那一級。除此之外,Model Y的輪軸距和輪跨距較Model 3長一些,後座乘坐空間也闊落點。注意這部車預設為五座版,但可加錢升級至七座,價錢為US$3,000,但要等到2021年。
Model 3現時有後驅的Standard Range Plus,以及四驅的Long Range和Performance(可加Performance Upgrade),Model Y則暫時未有後驅版(要到2021年初才量產),只有四驅的Long Range和Performance版。Model Y Long Range續航距離有505km(WLTP),比Model 3 Long Range的560km(WLTP)少55km左右,極速217km/h,0-100km/h加速5.1秒,慢過Model 3 0.5秒,車價US$52,990。
Model Y Performance版可以行到480km(WLTP),比Model 3 Performance的530km少50km,極速241km/h,0-100km/h加速3.7秒,慢過Model 3 0.3秒,車價US$60,990。另Model Y Performance跟Model 3 Performance一樣可加Performance Upgrade,包括提高極速,以及配21吋Überturbine輪圈(原裝是19吋Gemini)、Performance制動、降低懸掛和鋁合金腳踏。
車廂設計方面,Model Y基本上同Model 3用同一個套路,走超級簡約的風格,沒有實體按鍵,只得15吋中央屏幕,控制車內功能如冷氣和音響,軚盤上有兩粒滾球,可用來調校軚盤和車窗角度等。車內原裝是全黑櫳,加US$1,000可換成黑白,即是座椅和原本木色錶板飾邊會變成白色。同Model 3一樣,Model Y標準配備Autopilot,如果想要全自動駕駛就要加US$7,000。
標準是黑色內櫳,加US$1,000可換成圖中這款黑白櫳。
Model Y Performance版可加Performance Upgrade,包括由19吋Gemini升級至21吋Überturbine輪圈。
The post Tesla Model Y<br/>你要知道的新事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Tesla發表新款電動車Model Y,最快2020年第三季交車,意味終於集齊Model S-3-X-Y。 E[.....]
The post Tesla Model Y<br/>新SUV US$39,000起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Elon Musk剛於美國的LA Design Studio發表全新Tesla Model Y,全程春風滿面幾幽默,半小時先回顧Tesla發展史和Roadster、Model S、Model X和Model 3幾個型號,還笑說「Ford killed sex」,意指福特用了Model E的名字,最後再介紹新登場的Model Y,並形容它為「擁有SUV的實用性,同時有跑車的駕駛感」。
全新Model Y與Model 3共享75%組件,體積較之大10%,價錢也貴10%,由US$39,000起,算是平版Model X。由於採用同一電池,所以續航距離也比Model 3少10%,390至570公里(WLTP)。Performance版0-100km/h加速可於3.7秒完成,極速可達241km/h,續航距離480公里,而下一步推出的入門版(標準版)則可行駛390公里,2021年第一季交車。新車可選三排七座位,配全景天幕,但沒有Model X的鷗翼門。有趣有趣,現在Model X該如何自處呢?
The post Tesla Model Y<br/>新SUV US$39,000起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Elon Musk表示將於3月14日發表Tesla Model Y,以下是目前我們所知的資訊…… Elon M[.....]
The post Tesla Model Y快將亮相<br/>新車發表前必知的事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Elon Musk表示將於3月14日(8pm PDT,即香港時間3月15日早上11時)在LA Design Studio發表全新Tesla Model Y,意即Model S-3-X-Y四部曲快將完成。現時關於Model Y的官方數據不多,我們綜合所得資料如下:
Model Y, being an SUV, is about 10% bigger than Model 3, so will cost about 10% more & have slightly less range for same battery
— Elon Musk (@elonmusk) March 3, 2019
仲有,幾時都話,Elon Musk總會帶來驚喜。有人發現Model Y邀請圖中暗藏神秘訊息……
結果……
The post Tesla Model Y快將亮相<br/>新車發表前必知的事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